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qū)融媒體中心(區(qū)廣播電視臺)
9月伊始,一部已上映了一個多月的“小眾”電影《隱入塵煙》突然爆發(fā),如同一匹“黑馬”一般,創(chuàng)造了總票房迫近億元大關的“銀幕奇跡”。
沒有驚心動魄的特效,也沒有燒腦、刺激的情節(jié),卻在舒緩、平淡如紀錄片的敘事中打動人心。影片聚焦西北農村底層人、邊緣人的生活:殘疾、患有尿失禁的農村婦女貴英,終年在哥嫂房后的窩棚里生活;光棍馬有鐵沒錢沒房,善良寡言,是個只知道干活、不懂得拒絕的特困戶。兩個人在家人的撮合下成婚,這種“甩包袱”之舉卻意外地開啟了兩個陌生大齡男女的新生活。
整部影片沒有一個“愛”字,但男女主人公樸素、真摯的感情卻讓人感嘆不已。寒夜里貴英等候馬老四時懷中的熱水,馬老四買給貴英的大衣;二人一同看電孵小雞時搖曳的燈光、二人用麥粒給彼此留下的花一般的印記……凄苦的生活有了“你”,孤寂的心靈有了牽掛,就如同粗糲的土地上開出的花朵,珍貴、動人。
作為一部將鏡頭對準西北農村的中低成本電影,《隱入塵煙》看起來“土得掉渣”,也沒有多少宣發(fā)經費可用。因此,它所能依靠的,只有電影題材本身帶來的關注和觀眾觀影過后的口碑。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份無奈,我們才能看到這樣一場純粹由觀眾選擇所推動的“奇跡”。
好的文藝作品一定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能引發(fā)群眾共鳴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創(chuàng)作要以人民為中心。要把群眾喜不喜歡作為評價作品優(yōu)秀與否的標準,創(chuàng)作主流認可、人民喜愛、時代需要的文藝精品。電影《隱入塵煙》以底層人奮斗為題材,以西北農村生活為劇本,采用“深入生活、貼近人民”的創(chuàng)作方式,引發(fā)了觀眾的情感共鳴。藝術源于生活,源于實踐,文藝工作者只有心中有信仰、胸中有情懷、肩上有擔當,到群眾中、到生活中、到實踐中找靈感,搞創(chuàng)作,才能創(chuàng)作出群眾喜愛的文藝作品。文藝作品只有“走心”才會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