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奮進當下
新年伊始,國網舟山供電公司秉持“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作風,勇擔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保障者重任,譜寫海島“新蝶變”。
售電量增幅全省領先,成功摘帽“全省售電量體量最小單位”;開拓創新,獨創成果斬獲中國電力創新獎一等獎;挺立數字潮頭,發布全國首個“電碳稅”指數綜合評價體系,成為典型應用……所有的成就都建筑在“人民至上”、為海島經濟民生發展保駕護航的責任感之上。
乘風破浪爭頭渡,未待揚鞭自奮蹄。國網舟山供電公司把“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刻于心、踐于行、融于崗,服務百姓民生、助力經濟發展,在山海間蹚出“共富路”,奮力實現千島能源引擎新提升。
以電賦能
蹚出海島共富新途徑
3月24日,舟山嵊泗二回聯網輸變電工程正式運行滿一個月,每天輸送電量可供40萬戶居民家庭使用……嵊泗,這個偏遠的海島縣,在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獲得了堅強的能源保障。
“島島共富、各美其美”電力行動方案,是國網舟山供電公司積極推進全域海島同質化供電服務、電力助企等相關政策落地的實質性行動方案,未來還將不斷優化服務模式、降低用電成本、精簡辦電時限、提升供電質量。
花鳥島,是嵊泗縣相對偏遠的懸水小島,進出需要舟楫,水電等基礎設施也落后于市縣。過去,當地居民需要用電用水報裝,必須搭乘班船至縣城,一來一往,或許一天都完不成。今年,情況發生了極大轉變。當地居民張大伯在辦理用電報裝時頭一回享受到“家門口”的便利。在當地新建的供電服務站,工作人員引導張大伯通過刷臉識別功能“零證受理”用電報裝,還同步遞交了水、電聯合辦理申請需求。僅僅不到10分鐘,他的“水電氣”報裝申請正式受理完成。
近年來,國網舟山供電公司極力營造的“環節最少、辦電最快、成本最低、政策最優、服務最好”電力營商環境不斷升級,取得電力指數全國優秀的成績。尤其是打造靈活互補的“線上辦、就近辦、上門辦、聯動辦”運營模式,扎實推動“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
辦電更便捷,用電更安心。國網舟山供電公司深化“以客戶為中心”的客戶服務體系和“以電為中心”的能源消費體系,以“島島擁有更彈性的電網、人人獲得更優質的電能質量”為目標,科學規劃海島電網,把提高海島電網供電保障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實現海島電網提檔升級,著力提升偏遠島嶼的供電能力和質量。
同時,該公司千方百計加大助企、惠企、穩企力度,開展“送服務、解難題、促發展”客戶大走訪,讓助企惠企紅利深入更多企業。切實緩解企業經營壓力,提振市場發展信心。如金塘西堠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內,72家企業獲得“一企一策”扶助,有效降低了企業用能成本。
逆行光明路
彰顯央企責任擔當
入夜的舟山,燈光閃耀璨若星河。誰能想到,在剛過去的2022年,電力人為了保衛這份光明,經歷了多場嚴峻考驗。高溫、臺風、寒潮、疫情……當考驗接踵而至,他們主動選擇,成為守護千島之城萬燈長明的逆行者。
2022年夏天,島城經歷了史上罕見的高溫干旱,國網舟山供電公司堅持“不停電就是最好的服務”,將不停電作業方式融入到設備消缺、工程建設等項目中,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產生活用電。持續高溫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公司員工頭頂烈日、奔赴山野,保障灌溉用電,助力農戶增產增收,打贏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攻堅戰。
炎夏剛走,連續兩次強臺風接踵而至,部分電力設備受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公司員工全力以赴攻堅搶險,創造了10萬余停電用戶12小時內恢復供電的“舟山速度”。
2022年底,直面疫情,公司員工以無懼無畏的勇氣沖鋒在前,完美詮釋“人進疫退”的鐵肩擔當。他們挺進最前線,用心用情服務保障防疫防控等場所供電,黨組織戰斗堡壘光芒閃耀,保證政府機關、醫療機構、重點企業等重要用戶供電安全可靠。
在每一個“被需要”的日子里,電力人的身影總會堅守在街頭巷尾。2022年,共有12560余人次奔赴保電一線,戰高溫、斗寒潮、防臺風、抗疫情,打贏有史以來“最大負荷”“最高氣溫”“最不確定外來電”疊加下的電力保供攻堅戰,彰顯了“頂梁柱、頂得住”的央企擔當。
一邊控負荷,一邊提能效。在浙江華業塑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光伏+儲能”正在助力企業能效水平提升。該企業在原有光伏基礎上,成功安裝13臺儲能裝置,日均可平抑3000千瓦時的晚峰負荷。國網舟山供電公司還高質量推進“供電+能效服務”,對高耗能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引導企業消費側節能,助力企業節能減碳、降本增效。
探索綠色發展
打造新型電力系統
今年3月29日,世界最大礦砂船“明青”輪停靠在舟山市岱山縣鼠浪湖碼頭,隨著21時52分接通岸電,船上燈火通明,國網舟山供電公司建設的全國最大鐵礦石中轉碼頭岸電工程宣布正式投運。
一根電纜從船上拖下,接入碼頭泊位的岸電充電樁,至此,停泊船只不再有柴油發電機的轟鳴聲,滾滾黑煙也沒了蹤跡。國網舟山供電公司深入實施電能替代,實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的清潔能源消費方式,提升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占比,加大港口岸電技術與電動汽車的推廣力度,加快推進充電樁配套設施建設。
近年來,國網舟山供電公司全力推進數字化牽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能源轉型高質量發展,加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舟山的幸福“底色”越來越綠。
政企合力布局舟山電網,努力實現“雙碳”目標,為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構建海洋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對此,國網舟山供電公司樹牢數字化牽引思維,擘畫“1+3+N”數字化牽引藍圖,“數智大腦”中樞,“數字孿生海島智慧電網、海洋產業綠色發展、‘電碳稅’高效循環互動”三個示范、N個微應用,補齊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的“海洋板塊”。
去年,該公司發布25項揭榜掛帥榜單,“岱山共享儲能電站”“海水制氫項目”等應用場景落地。以東極微電網建設項目為例,公司擬在全省率先打造抗災型自愈式海島零碳微電網,目前已完成前期電網改造,推廣前景廣闊。
走進國網舟山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大廳,屏幕上跳動著舟山市風力、光伏等各類新能源的消納情況和預測功率。這些數據來源于新能源集群功率預測與分析系統,這個系統能清楚知悉新能源的“一舉一動”,給出新能源負荷優化方案。
新能源集群預測和消納,正是公司推進數字化牽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實施這一項目,有助于提升電網調節能力和管控水平,助力實現全市百萬風電、百萬光伏全消納目標。
為構筑綠色智慧海島電網,該公司加速推進嵊泗電網補強項目,圓滿完成全國最長110千伏三芯海底電纜敷設,打造“永不錨損”的海纜,為偏遠海島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還建成投運220千伏集聚輸變電及送出工程,舟山北部區域網架結構越發穩固。“兩期融合”發揮政企戰略合作能效,推進浙石化燃煤機組、岱山華潤光伏送出工程建設,確保電源接入、新能源項目順利并網。2022年,累計投產線路長度113.4公里、變電容量48萬千伏安。
如今,“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互動、數智賦能”特征的新型電力系統氣象宏闊,靈活智慧成為海島電網綠色低碳的“發展密碼”。
榮光過往
以海洋輸電“產學研用”,擦亮“舟電品牌”。2022年,公司獲11項省公司及以上科技進步獎。海洋輸電工程技術實驗室入選新一輪國網公司實驗室,成為科研高地。
推進舟山全域海島同質化供電服務,支撐海島共富。2022年舟山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15次創新高,達278.45萬千瓦。
超前完成浙石化13回110千伏線路改接工程,實現浙石化10個110千伏變電站雙電源供電、魚山島3座220千伏變電站雙環網供電新模式,有力保障魚山綠色石化基地可靠供電。
全國最長110千伏三芯海纜成功登陸嵊泗,打造國內首條“永不錨損”海纜。開拓海外市場,全年累計敷設海纜(光纜)567公里,創歷史之最。
售電量增幅全省領先,經營管理翻開新篇章。推進電能表狀態評價擴面試點,在全省率先取得“6萬余只電能表延期使用”的申請批準,減少年度成本支出1400萬元。
干出未來
時盛歲新,潮頭登高再擊槳;韶華不負,無限勝景在未來。
面對省公司“兩個示范”建設的使命任務和舟山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國網舟山供電公司強化全過程閉環管控,努力推動形成“抓得緊、舉措實、特色多、效果好”的工作局面。
主動扛起“頂梁柱、頂得住”的責任擔當。全力奮戰亞運保電,確保實現“五個最”“四個零”目標。強化負荷精準管控,探索具有舟山特色的負荷管理新路徑。提升電網設備供電可靠性,深化饋線自動化應用,推動市縣城區配電線路自動化標準覆蓋率、全自動FA投入率雙100%,努力實現海島電網99.99%高可靠性的新突破。
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打造堅強電網。用好舟山“風光潮”資源稟賦,圍繞“提升電網抗外界擾動能力和系統調節能力”目標,走出一條獨具海島特色的電網發展之路。系統布局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規劃,試點探索“風光潮儲分布式電源”“新能源匯集站”等典型應用場景。打造電網建設精品工程,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工程建設,確保實現電網建設“管理有序、安全可控、質量過硬、造價精準、創新突出”。
用心用情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客戶優質服務水平,探索開展“居配工程業主驗收、打分評價”等,進一步提升客戶的認可度。做好浙石化高效精準服務,打造卓越供電服務的“電企合作”樣板。全力支撐舟山“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加快推進小島配套電網項目建設,助力海島城鄉電力服務一體化均衡發展。
推進海洋輸電“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把握海洋強國戰略實施的歷史機遇,做深做實海洋輸電“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發揮海纜施工、運維管控、試驗研究的聚合優勢,推動海洋輸電創新實踐脫穎而出成為行業標桿。
深化黨建引領和創新賦能。打造“黨建+”特色實踐,深化“全景智慧黨建云窗”系統建設。傳播“海味”特色品牌,找尋“海洋強國”“海島共富”等切入口,培育高水平社會責任根植項目,進一步做大做響內外部傳播影響力。深挖創新創效價值,加快推進嵊泗小洋山光伏±200千伏直流輸變電示范工程建設,打造全國首個集發、輸、配、用于一體的示范項目,形成全電壓直流組網技術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本版圖片由國網舟山供電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