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近日,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首次以高壓水切割技術代替熱工切割方式,為5610TEU集裝箱船“冠春”輪完成油艙艙壁工藝孔開設。“油艙清油是高危作業項目,稍有不慎極易發生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傳統的清油作業依靠人工運送,工作效率較低,高壓水切割技術的運用,有效提升了清油效率,大幅降低安全風險。”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這是我區大力推進綠色修船工藝技術改造的縮影。今年來,我區深入推進“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突出數字賦能和綠色引領,在頂層設計、技術創新、分類提升、精準服務上加碼加力,多措并舉鼓勵船企搶抓國際市場訂單,助力修造船業實現強勢復蘇。今年1至4月,全區船舶修造業實現出口26.38億元,同比增長85.62%。
強化頂層設計
鍛造綠色修船樣板
“聚焦綠色修船樣板打造,重點要在行業方向、標準體系、配套政策等方面統籌謀劃、全面推進。”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結合《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實施路徑、保障措施等事項,制定任務清單、項目清單等“兩張清單”,統籌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其次,引導重點企業向綠色產業標準化、體系化發展,建立了綠色工程規劃、資源節約、能源節約等七類組別標準體系,通過對標達標,促進企業生產過程向綠色化、集成化、智能化轉變。
同時,我區還出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實施“對企業自主或聯合研發制造綠色修船裝備,按實際投資額的20%給予補助;綠色修船裝備及其他輔助裝備市外銷售額給予3%補助”等一系列激勵政策,支持綠色修船發展。
推進技術創新
打造行業一流品牌
我區通過組織現場交流、專家診斷指導、企業試點示范等方式,全面推進超高壓水除銹、自動化焊接、廢水回收利用等綠色修船技術研發應用。
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自行研發超高壓水除銹設備,并引進廢油泥無害化處理裝置。舟山市鑫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推進污水處理設備更新換代,工作效率提高20%,有效減少污水排放,同時相關施工人數減少10%,效益增加25%。
除了綠色修船工藝的技術改造,技術攻關也是綠色修船的重要一環。今年5月,萬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以利潤再投資的方式,投資3033萬美元,實施綠色修船裝備制造技改項目,逐步推進綠色修船裝備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船塢勇士”“船塢藍鯨”等全套綠色塢修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成功打開國內外市場,預計全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
“此外,我區創新5G融合應用,率先搭建‘5G+AR遠程質檢’平臺,通過AR眼鏡等現場終端設備實時‘遠程會診’,與前端作業工人進行遠程交流、檢驗和指導。”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區還積極推廣船舶修造管理系統應用,在重點企業實現了維修項目管理、項目進度跟蹤、無動力船舶防臺等7大功能集成,大力推進“5G+”數字化修船。
聚焦精準服務
夯實行業發展基礎
圍繞企業發展做好服務保障,全面提升行業競爭力和影響力。近年來,我區舉辦了多屆國際綠色修船論壇、修船企業“斯佩克”峰會、綠色修船現場會,以此打造企業交流合作載體。已建立了普陀區船舶修造行業協會,并計劃成立綠色修造船產業戰略聯盟,加快形成立體、多維、廣域的綜合性全閉環本地產業鏈,全力實現資源共享、技術共聯、合作共贏。
針對部分船企存在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等問題,職能部門在船企出口信保、物流等方面,加大服務探索力度,全力保障船舶制造企業保訂單、拓市場,鼓勵船企“走出去,引進來”。同時,以多部門聯動形式,組建企業“網格化”零距離服務隊,明確政企直接聯系人,開展個性化調研服務,確保“有事找專人、專人辦專事”。現已解決問題68個,如船舶企業外籍人士入境快捷通道申報、在舟外國專家資源共享等焦點事宜。
為完善產業配套服務,我區引進世界500強德國MAN、瑞士ABB等國際巨頭,設立區域維修服務中心,服務全市船舶修理企業,并輻射國內東部沿海地區。引進麥哲倫油污泥處理項目,為船舶企業的固廢處理提供服務,加快產業鏈的補鏈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