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近日,我區舉行葫蘆島增殖放流(放生)活動,3萬尾條石鯛魚苗放歸大海。這是我區推進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又一實際行動。據悉,目前我區正積極謀劃打造葫蘆島放流(放生)平臺。
增殖放流,耕海牧漁。從2005年至今,普陀已連續18年開展人工增殖放流行動。經跟蹤觀察,增殖放流促進漁業資源持續恢復成效明顯,產生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但目前增殖放流中仍存在苗種供應體系不健全、科技支撐相對薄弱等問題,因此,科學放流、提升成效,應是今后增殖放流的著力點。
增殖放流不是隨意放流。首先要明確“放什么”,堅持將增殖放流的生態功能放在首位,逐步加大珍貴瀕危和本地特有物種的放流比重,同時兼顧漁民增收,才能切實發揮增殖放流的綜合效益。其次要明確“哪里放”,在綜合考慮海洋生物資源和海域生態環境狀況基礎上,開辟建設若干放流(放生)平臺或場所,這是推進科學放流的有益探索。
堅持問題導向,推進科學放流,需要改進的工作不少。苗種供應是基礎,應積極推動苗種供應基地建設,提高苗種供應的準入標準。加強管理是關鍵,應覆蓋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過程監管,特別是要跟進涉漁生態補償增殖放流活動的監管和增殖放流之后的效果評估。宣傳交流不可缺,應開拓思路、創新形式,將增殖放流與科普宣傳、游覽觀光、志愿服務結合起來,吸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提升增殖放流綜合效益。
加強海洋生物資源保護,任重道遠。一起行動起來,推動增殖放流科學、規范、有序開展,就能讓更多魚兒暢游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