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近日,新疆“海鮮”在網上爆火,南美白對蝦、三文魚、大螃蟹……這些原本該在海里長大的海鮮居然在“離海最遠的地方”生長,并銷往全國市場以及俄羅斯、東南亞各國。這條消息,對向海而生的普陀人頗具“刺激性”。
毫無疑問,普陀海鮮的品質是頂呱呱的。要求新疆“海鮮”也具備同樣的味覺,顯然是強人所難。但因此“看不上”新疆“海鮮”,卻是一種盲目自大。鹽堿環境可以養海鮮是一回事,能不能形成產業、做大市場又是另一回事。就憑新疆“海鮮”能進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這就是了不起,這就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普陀養殖業經營多年,不少品種已相當成熟,但我們的海鮮能不能滿足禁漁期的“菜籃子”供應,能不能源源不斷地供應國內外市場?顯然,要形成產業化、規;,乃至形成對捕撈業的替代趨勢,實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普陀人吃慣了透骨新鮮的海鮮,一說到“魚”總有一種“天下第一”的優越感。殊不知,“別人家的魚”正在奮起直追。幾年前去內蒙古旅游,發現人家的水族館中養著鯊魚、海龜供游客參觀,頓時大吃一驚,F在發現新疆產“海鮮”紅火上市,再次吃了一驚。但愿一次次吃驚也能觸動普陀的養殖業,進而將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變成產業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疆“海鮮”也是對普陀養殖業的一種倒逼!半x海最遠的地方”都能養出魚蝦螃蟹,我們就更應該耕海牧漁大顯身手,馬上就辦、真抓實干,扎扎實實把養殖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