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搭臺唱戲,涵養文明鄉風;理論宣講,送來文化大餐;公益服務,傳遞文明力量……在普陀的海島鄉村,文化氣息日益濃厚,獨具特色的漁農村文化禮堂,成為海島群眾的精神家園,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尚。
這背后,財政資金的精準投入和有力支持功不可沒。近年來,我區從海島群眾精神共富的現實需求出發,探索統籌資源、多元共建的發展模式,通過資金保障、優化民生、以堂養堂等措施,以“真金白銀”的投入推動文化惠民,為群眾幸福生活“加碼”。
強化資金保障
搭好共建共享主平臺
“咚咚咚咚,鏘鏘鏘……”近日,“小島你好共富未來”“禮堂伙伴”2024年普陀區文藝下鄉巡演,在桃花鎮后沙頭文化禮堂·老年學堂精彩上演,普陀區聲韻京劇團(普陀京劇聯誼會)的演員們,帶來了《沙家浜》《江姐》等經典京劇選段,喚起場內觀眾的紅色記憶。
“現在不僅能在禮堂里看戲、唱歌,還能學手藝、長知識,政府的投入真是實實在在。”演出間隙,當地村民文化禮堂建設很有感觸,紛紛點贊。
近年來,區財政局不斷加大對農村文化禮堂的財政支持和政策保障力度,2023年共投入416萬元,用于修繕禮堂硬件設施、組織文化活動等,這些資金的投入,不僅提升了文化禮堂的整體環境,更為各類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托這筆專項資金,我區還積極推動文明單位、社會組織、志愿團隊、愛心企業等力量與文化禮堂建立緊密型結對伙伴關系,送資源、服務、資金進漁農村文化禮堂。目前,已有145家單位與85家文化禮堂結對,2023年共開展結對共建活動1000余場。
聚焦文化惠民
共享“公益伙伴”服務庫
測血壓、理發、小家電維修……近日,由區委宣傳部主辦的2024年普陀區“益起去禮堂”——“公益伙伴”惠民集市主題活動,走進沈家門街道大蒲灣社區文化禮堂?老年學堂,為居民帶去需求與便利。
“經過前期摸排調查,我們社區大部分居民,對惠民集市主題活動比較感興趣,所以就在浙里辦App上的‘禮堂家’上選擇了這項服務。”大蒲灣社區文化禮堂管理人員說,登陸“禮堂家”平臺,可實時看到各公益文化服務團隊發布的內容,包括政策宣講、文藝演出、教育培訓、展覽展示等,這種菜單式服務活動,能讓群眾享受到更“對味”、多元的志愿服務。
據悉,區財政局嚴格落實“禮堂家”使用效能指數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作為資金安排撥付的依據,確保每一分投入都精準到位,發揮最大效益。目前,全區共有各類團體600余家,累計推出80多個類別5000余項服務內容,建立起面向所有文化禮堂的“公益伙伴”服務庫,實現“禮堂下單,伙伴報到”的精準服務。
以堂養堂
唱好共同富裕主旋律
母乳喂養、奶粉沖泡、奶具選擇……3月底,一堂月嫂技能培訓課,在螞蟻島文化禮堂開課,舟山婦產科醫師賀松彩受邀,為當地居民傳授月嫂技能,收到歡迎。“我們結合居民各類現實需求,在文化禮堂開展家電維修、墻縫修補、水管養護等實用技能培訓,帶動島上居民增收致富。”螞蟻島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這是螞蟻島管委會聚合“發展伙伴”力量,探索“禮堂+”新模式的生動體現。我區深度挖掘鄉村資源稟賦,融合農文旅產業鏈,支持打造“禮堂+旅游”“禮堂+研學”“禮堂+助農”等“禮堂+”模式,以“一村一色、一堂一品”特色文化禮堂帶動美麗鄉村建設。
為此,區財政局共投入380萬元建立螞蟻島全域禮堂,依托紅色根脈建設推出研學線路,年均開展研學400余次,創收800萬元;與六橫鎮合力投入104萬元,助力五星村將特色農事體驗和農特產品搬進禮堂,帶動村集體增收。
“未來將繼續加大對文化禮堂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文化禮堂+’模式不斷深化和創新。同時也將不斷優化資金配置,使財政支持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有力支撐和強大動力。”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