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近日,2023年度舟山市農貿市場“信用商戶”名單公布,我區有15名經營戶上榜。憑借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部分經營戶已連續多年獲評“信用商戶”,以實實在在的信譽贏得市場認可和顧客信賴。
在東港市場,徐四昌經營肉類零售生意已有20多年,今年他再次獲評“信用商戶”。“連續多少年獲評我記不清了,但始終牢記做生意絕不短斤缺兩,這是我堅守的基本道德和原則。”徐四昌靦腆表示要堅持保質保量,“自從東港市場建立以來我就一直在這賣豬肉,不管是不是信用商戶,反正堅持不把隔夜肉拿到市場來賣。要對得起這份買賣,對得起每一位顧客。”
同樣在東港市場的副食品零售經營戶鄭林英,也是市場里的信用標桿,今年她也再次獲評“信用商戶”。說起經營之道,鄭林英深有感觸地表示,將心比心就是她做生意的信用守則。“自己掙錢不容易,就能理解顧客掙錢也不容易,所以肯定要把好貨賣給他們,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為確保貨品品質,鄭林英在進貨時總是嚴格把關,仔細查看產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每隔一段時間還會主動盤點存貨,密切關注是否有臨近保質期的食品。“我寧愿少進些貨,也要確保食品新鮮,像米面年糕這類保質期較短的,實在賣不掉就處理掉。”
記者從區市場監管分局了解到,此次我區15名市場經營戶的營業點,涵蓋樂業市場、魯家峙農貿市場、欣和農貿市場、金葉市場、陽光三六五農貿市場、東港市場、昌正市場、沈家門西大市場和東河市場。這也是我區引導誠信經營、打造文明市場取得的積極成效。
東港市場副經理林光賢介紹,自全市農貿市場開展“信用商戶”評選活動以來,該市場已有近20名經營戶獲評,其中不乏多次或連續獲評的經營戶。市場管理層也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引導他們互相比學趕超,共同營造誠信經營的良好氛圍。
“我們每天早上都會收集經營戶的進貨臺賬,并與省農貿市場綜合監管平臺進行數據對接,確保貨源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林光賢介紹,為了確保交易的公平性,市場每隔一星期就會對所有商戶的秤進行校準,使用砝碼進行測試,確保秤的準確性。此外,市場內也有公平秤供顧客自行驗證商品重量,進一步增強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對經營戶的售價我們也會監控跟進,保障消費者權益。”林光賢說。
據了解,“信用商戶”評比除了結合經營者一定期限內在食品安全、保供穩價、環境衛生、商品陳列等依法經營的表現情況外,還會從信用積累和信用流失兩大類信用評價指標著手。信用積累包括配合管理、開拓創新、好人好事和社會責任,信用流失包括不誠信經營行為、不安全經營行為、不規范經營行為和違法違規相關行為。若綜合分數較高,年度信用評價為優秀的,可作為推薦評選“信用商戶”的主要依據;綜合得分低下不合格的經營者,會在所在市場醒目位置或有關媒體上進行通報,并依照攤位協議等約定,取消其下年度場內經營資格。
區市場監管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信用征集、評價、公示等方式,以激勵、限制、懲戒、教育等手段,對經營者進入、存續、退出市場全過程進行信用監管,構建“行政執法、商戶自律、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市場經營消費環境持續向好。“我們也將進一步加強引導和監管,提高經營者誠信守法意識,規范市場交易行為,提升文明和諧的市場經營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