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又是一年7月,新的一批選調生迎來了“開學季”,背著行囊,懷揣夢想,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一路前行。年輕干部學歷高、頭腦活,學習接受新鮮事物較快,但是從家門到校門再到基層門,在從事基層工作中往往難掩“書生氣”,不夠接“地氣”。年輕干部要想快速融入基層、扎根基層,一定要學會“說話”,說的話讓群眾聽得懂、愿意聽、樂意聽,才能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踐行好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會說“本地話”“聽民聲”。“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很多時候困擾年輕干部與群眾真正打成一片的,就是“聽不懂”。聽不懂“本地話”,聽不懂慣用語、俚語,從一步步疏遠到我行我素,漸漸感到“熱鬧都是他們的”,久而久之成了一條“無水之魚”。“到什么山就唱什么歌”,年輕干部必須主動加強學習,縮短語言適應期,主動打破與群眾的“方言橋梁”,更快、更深融入當地,聽得懂、說得出原汁原味本地話,才會讓人不覺得“外道”。
會說“家常話”“知民意”。一些年輕干部在與老百姓打交道過程中,一方面抹不開面子,肚子里有墨卻“如鯁在喉”,另一方面又難脫稚氣,說嘮兩句后“無話可說”。此情此景下,老百姓難免心生芥蒂,心里話、真心話、大實話也會“難以啟齒”。因此,年輕干部在田間地頭、推門進戶間,更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打開“話匣子”,在進村入戶、爬坡上坎、促膝交談中增進感情、融洽關系,讓群眾毫無芥蒂“講問題”、敞開心扉“發牢騷”。
會說“體己話”“察民情”。情感是溝通的紐帶,有些年輕干部深入基層仿佛帶著目標任務去,特別是在“網格夜訪”、下基層宣傳政策時,群眾話音未落便開始提要求、講官話,無形之間便豎起了溝通交流的“籬笆”。所以在面對基層群眾時,年輕干部不能束之高閣,不能曲高和寡,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一定要多做換位思考,以己推人,“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只有感情熱絡了、深切了,才能了解真情況、找到真問題。
會說“內行話”“解民憂”。基層工作紛繁復雜,政策業務解讀、指導基礎設施建設、調解基層群眾矛盾……面對群眾疑問,講得太高深,群眾聽不懂;讀得千篇一律,群眾聽得煩。要當好“內行人”,就要說好“內行話”。年輕干部要充分發揮自身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的優勢,向書本學知識、向前輩學經驗、向實踐學本領,多講“大白話”、少說“書面話”,自身有了底氣,才能讓群眾服氣。
作者:余逸瀟
一審:李奕瑾
二審:周 佳
三審:繆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