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在經歷了2月14日西方情人節之后,又一個情人間的節日——七夕節悄然而至。古時,七夕節本是單身女子的歡樂假日,最早在西漢宮廷中執行,后來流傳到民間,被加入了諸如愛情之類的愿望。經過時間流轉,現在七夕節已經成為中國代表愛情的節日,其熱鬧程度完全不亞于西方情人節,許多少男少女都會選擇在這一天向對方傳達深深的愛意,而商家也在此時賺個缽滿盆滿。
然而,在歡慶節日的同時,又有誰能夠真正了解七夕節日的風俗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古時七夕節日的傳統習俗。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稏|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并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
如今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一天,人們還會用面粉制作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煎炸后稱“巧果”。晚上還會在打掃干凈的庭院里,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