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創新發展觀念,突破傳統思維,描摹城鄉發展新“底色”。在城鄉統籌發展的布局中,傳統非農偏好的政策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會挫傷農村發展積極性,加之頑固的工農業“剪刀差”,城鄉融合發展存在著挑戰。因此,我們要在發展思路上進行創新。在政策的制定上,不僅關注當下家庭農戶經濟的穩定性,更應著眼于大農業發展的可能性;不僅關注以城帶鄉的既定思路,也要看到城鄉互補的隱藏條件。此外,應當繼續加強城鄉信息化建設以更新發展觀念。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弱側,可以通過搭建城鄉信息交互平臺、組織常態化信息分享活動以實現城鄉信息共通,繼而實現創新活動的常態化。
抓牢“三化同步”,緊跟“兩化”互動,打造工農互補新“底片”。如何讓農民和農村富起來,是城鄉發展布局的落腳點,其中,提高農業人口生產力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實現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發展新型工業化,是拉動農業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依托;推動農村城鎮化,是推動生產要素高效運轉的有效手段;推進農業現代化,是破除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對立的重要方法。此外,應當加強舉措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協調促進作用,發揮好農村基礎糧食保障以及穩定社會作用的同時,也發揮好工業化對于農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推動產業轉型,引導企業入村,練就共謀互進新“底氣”。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已經有了顯著的升級,但從宏觀上來看,“大國小農”的農業生產現狀仍然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難以得到根本性轉變。因此,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制定政策鼓勵高新企業、綠色企業進駐農村,是革新農村面貌、升級農業生產模式的重要抓手。通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傳統農業部門的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并實現勞動力素質的提升,也是進一步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依托。從產業結構上來看,引導第一產業逐步向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過渡;推動低質量低產能的舊業態逐步向兼具技術性和創新性的新業態過渡;迫使高污染、外部性強的企業逐步向高新賦能,環境友好型企業過渡。
作者:吳家楠
一審:李奕瑾
二審:周 佳
三審:繆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