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曾經被當作廢料丟棄的魚尾、魚頭、碎肉,經全資源利用技術處理,變為糖醋魚尾、椒香魚脖和高蛋白營養棒……在浙江大學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的水產實驗室內,營養補充型金槍魚罐制品、營養金槍魚蛋白棒、軟烤金槍魚等高附加值產品,在此逐一落地。
“我們重點幫企業解決廢棄或低值資源的利用問題,比如金槍魚頭、魚脖,既提高資源利用率,又顯著提升產品附加值。”9月1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該中心高級工程師余海霞在介紹研發方向時談到,以往企業多專注于魚柳、罐頭生產,如今通過技術創新,已能開發休閑魚脖、調味金槍魚魚粒等新品,產品附加值為原先的數倍。
這一技術突破,源于市科技局的主動謀劃和精心組織,浙江融創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聯合浙江大學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浙江工業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等組建的省“尖兵”“領雁”科技攻關團隊。上個月,項目組召開中期交流會,明確技術研發分工、產品開發方向及進度跟蹤機制。
據浙江融創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綜合辦主任江燕介紹,此前,公司加工金槍魚邊角資源的利用率不足10%,如今已提升至70%。目前部分產品已完成試樣,有望在明年底大規模推向市場。
作為國內最大的金槍魚加工基地,我市金槍魚加工產業規模十分可觀。全年預計捕撈和進口超20萬噸原料,20余家加工企業年加工產值約47億元。但產業也面臨現實瓶頸,實際加工比例僅60%~70%,產品以罐頭、魚柳為主,與日本等國家的加工水平存在差距。金槍魚制品的高端市場幾乎被日、韓企業所占據。
從行業痛點來看,浙江融創的轉型需求頗具代表性。這家國內金槍魚罐制品市場中占據重要份額的企業,曾長期受困于“高溫加工流失營養、邊角料浪費嚴重、產品附加值低”的共性難題。隨著消費者對“營養健康海鮮”的需求升級,企業迫切需要技術突破。僅去年,其研發投入就達2510萬元,占營收的近5%。
此次攻關項目,正是我市科技部門深化“大院大所入舟行動”、推進校地協同與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項目聚焦金槍魚產業“保鮮難度大、精深加工程度低”的長期瓶頸,通過國際合作提升我國在全球金槍魚產業鏈中的地位,助力舟山成為全球主要的金槍魚加工與交易中心。
產業升級的背后,離不開政策與資金的有力支撐。“十四五”以來,我市圍繞遠洋捕撈裝備開發、物流儲藏保鮮、精深加工智能裝備、高附加值產品研發等金槍魚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共組織實施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攻關項目9項,支持經費4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