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隨著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黨員隊伍中的“流動大軍”日益壯大。如何有效管理并充分發揮流動黨員的作用,成為黨建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為加強流動黨員管理、激發流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推動新時代流動黨員管理工作走深入實、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全面提升。
精準定位識別,確保流動黨員“不流失”。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之所以千頭萬緒,主要的“難點”“痛點”在于這類黨員數量多、分布廣、結構雜、不穩定,管理時缺乏“信息整合”,自然難以“精準施策”。要及時將流動黨員納入流入地基層黨組織,通過組織對接、上門登記等方式,將黨員基本情況、聯系方式等基礎信息和隨著流入發生變更的動態信息緊密融合,結合線上管理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對流動黨員的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確保黨員“只流動,不流失”,始終與黨組織保持緊密聯系。
抓牢責任落實,構建流動黨員“管理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要落實到位,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必須密切配合,共同承擔教育管理責任。要制定流出地、流入地黨組織的責任清單,建立“雙向管理”模式,流出地黨組織要切實擔負起管理主體責任,與流出黨員保持緊密聯系,“跟蹤化”了解其思想、工作情況;流入地黨組織要協助做好接收備案、直接教育等管理工作,確保流動黨員正常參加組織生活。通過明確雙方黨組織各自的職責和任務,構建起流動黨員管理網,形成“兩地聯動、無縫銜接”的管理格局。
強化紐帶聯結,激發流動黨員“新活力”。流動黨員因工作單位、居住地等頻繁發生變動,容易與組織“脫節”。基層黨組織應當強化紐帶聯結,推動流動黨員從“流入”到“融入”,變“邊緣感”“游離感”為“歸屬感”“認同感”。建立健全以“切實解決困難”為核心的定期聯系機制,及時了解流動黨員的思想動態和生活情況,避免流于形式的“走過場”。要注重管理工作“成果轉化”,通過設立黨員示范崗、組織志愿活動,引導流動黨員積極參與組織生活,履職盡責,在加強基層治理、聯系服務群眾等方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作者:王柘重
一審:吳宣蓓
二審:周 佳
三審:繆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