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浙公網安備 33090302000108號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開欄語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五年來,我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忠實踐行“八八戰略”,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現代化新普陀建設再創佳績。為展示我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本報今起推出我們的“十四五”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東海潮涌,奮楫爭先。作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十四五”期間,我區以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為契機,在傳統產業迭代與新興動能培育的雙向發力中,走出了一條總量與質效同步提升、產業與生態協同發展的向海圖強之路。
五年來,普陀經濟答卷亮眼。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從2021年的220.5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363.9億元,年均增速達18.17%;2024年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17.6萬元/畝,較2021年增長6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實現翻倍,從2021年的7.4億元增至2024年的14.7億元,年均增速達29%。其中軟件信息服務業年均增長38.5%,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2024年,全區4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躋身全省前十,創近五年最佳成績。船舶海工、港口物流、海洋漁業三大核心產業協同發力,共同拉動普陀海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航道上破浪前行。
船舶海工:從“規模領先”到“質效領跑”的跨越
沿舟山群島海岸線,現代化船廠依次排布,巨大的龍門吊巍然矗立,萬噸巨輪在此“煥新”啟航。作為普陀經濟的“壓艙石”,船舶修造與海工產業在“十四五”期間不僅鞏固了規模優勢,更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完成從“規模領先”向“質效領跑”的轉型。
目前,我區已集聚船舶修造企業28家,其中規上企業14家。全球修船十強企業中,普陀獨占3席,形成國內領先的產業集群生態。企業創新活力持續迸發:舟山中遠海運重工獲評全省船舶修造領域首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鑫亞船舶成為國內首家具備GTT薄膜型LNG船修理資質的民營企業,填補了國內民營船企在高端LNG船修理領域的空白;萬邦船舶重工成為全國首家國家級“綠色工廠”。以普陀為代表的綠色修船經驗,更入選國務院第六批向全國復制推廣的改革成果,“普陀經驗”走向全國。
綠色轉型離不開技術支撐。2024年10月,舟山亞泰船舶修造完成全球首艘140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改造,實現船舶碳排放減少約70%、硫化物零排放,為全球航運脫碳提供了“普陀方案”。
創新與綠色雙輪驅動,推動產業產值持續攀升。我區規上船舶修造業產值從2021年的77.2億元增至2024年的152.6億元,實現翻番,占全省比重約25%,總量穩居全省第一。外輪修理量約占全國四分之一,普陀在全球修船市場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港口經濟:樞紐能級與開放能級的雙重提升
依托深水良港資源,我區在“十四五”期間以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為抓手,持續釋放制度創新紅利,推動港口經濟實現樞紐能級與開放能級的雙重躍升,在全國海事服務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制度創新成為港口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分層設立土地使用權”“錨地航修試點”等特色舉措被納入全國首個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為產業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平臺建設亦穩步推進。國際蝦峙門·中國(普陀)航運服務產業園開園即吸引20余家企業入駐,涵蓋運營、維修、供應、運輸及船員管理等業態,并引進上海航運促進會、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等4家機構與院校,通過整合資源,打造“一站式”國際航運服務生態圈,讓企業辦事更便捷、發展更省心。
同時,我區積極拓展新能源加注業務,加快布局生物燃料油、LNG、甲醇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推動港口服務從傳統油品向綠色能源轉型,綜合運輸能力與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2024年,全區保稅燃料油加注量、結算量分別占全國15%和45%,天然氣交易額超170億元,海事服務總產出達209億元。數據背后,是港口開放能級的持續躍升。
特色產業:“一條魚”帶動全產業鏈升級
“靠海吃海”的普陀,將海洋視為家園與“糧倉”。“十四五”期間,我區以海洋漁業為核心,推動“一條魚”全產業鏈升級,構建起完整的“魚經濟”生態。2024年,我區海洋漁業全產業鏈產值達537.05億元,占全市45.7%,成為全國海洋漁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典范。
上游筑牢產業根基,我區創新推出“三原野化”散養等深遠海養殖模式,持續推進萬畝大黃魚現代牧場建設,培育“懸山海牧”等地標品牌,形成“育苗—養殖”穩定供給體系。中游推動水產加工產業轉型升級,我區建成總投資約10億元、建筑面積約24萬平方米的普陀萬洋眾創城預制菜產業一期項目,落地總投資3億元的柏順金槍魚生物科技廠房新建項目,7家企業示范生產線實現全流程智能加工,邊角料與廢水通過生物酶解技術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下游擴容升級物流與終端,我區建成5萬噸級冷鏈倉儲集群,集成交易、冷鏈與新零售功能,構建“生鮮電商+冷鏈配送+直上餐桌”新業態。
三產融合進一步釋放“一條魚”的價值。六橫海洋牧場生態漁旅綜合體、桃花島漁旅融合式大黃魚圍欄野化養殖等項目,推動漁業與文旅深度融合。此外,我區建成省級水產精深加工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聯動浙江大學、浙江海洋大學等12家高校院所共建科研中心,實現“捕撈—養殖—加工—文旅—科技”全鏈條深度聯動,不斷提升產業科技含量。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十四五”期間,我區以海洋為基、以創新為擎,在產業升級、開放賦能與特色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站在新起點,普陀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堅實的產業基礎,續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